冷冷文秘网 - www.lengleng2.com 2024年05月20日 05:44 星期一
  • 当前位置 首页 >党课下载 >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6-20 14:48:1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5篇

    第一篇: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文章标题: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下周又要下基层宣讲了,我们总是希望一年一次的宣讲,能够起到收心鼓劲的作用,让员工尽快脱离春节的氛围,安心工作。

    国有企业用一些传统的做法,来做思想工作,譬如宣讲,黑板报评比,知识竞赛.....,我们虽然是上市公司,仍沿用这些较为陈旧的教育

      方式,效果不敢说,

      至少让员工们知道今年企业的利润目标还是很有必要的。

    我主讲“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的东西比较枯燥,希望职工同志们听了别打瞌睡,嘿嘿。今天上午匆匆完稿,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针对一线工人,所以用语较为平易。

    《正确理解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果我们把“和谐社会”作为一篇文章来看,那十六届四中全会就是开篇,而

      六中全会完成了这个理论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要学好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可以重点把握它的四个特点。

      一、6大原则9大目标,勾勒和谐建设的“全景图”

      中国古代讲,“和为贵”,《周礼》这本书里就提到要“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那么我们现在讲的“和谐社会”是什么意思

      呢,或者说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态,才能叫和谐?这个六中全会用28个字来描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

      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状态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种社会,也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理想的社会。我觉得,六中全会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规划了我们如何达到和

      谐社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遵循六大原则,实现九大目标”。哪六大原则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六中全会提出的这“六个必须”,也就是六项原则,是下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它涵盖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工作方针、工作动

      力、工作保证、工作条件、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等等。

      哪九大目标呢?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社会

      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这九大目标针对性很强,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哪些问题比较突出?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

      ”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三农”问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等等,还有环境保护问题。很简单,把不和谐的因素解决掉,这个社会

      它才能和谐。  

      二、多项措施力促和谐,政策取向更注重民生

      这几年来,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党中央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了所有的工作之中。像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减负,个人所得税

      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800元的标准实行25年了。这次全会我数了一下,总共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来力促和谐,改善民生。就像《

      决定》里所说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住房、就业、教育、医疗,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

      题,全会都涉及到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党和国家更加注重民生的一个政策的取向。

      今年3月3号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2007年,全国农村亿中小学生学杂费全免,去年是中

      西部,今年扩大到全国。去年,农民“种粮不交税”,今年要实现“上学不交费”;
    还有,去年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全国40%的

      覆盖率,增加到80%。一个农民一年只交10块钱,可以最高报销医药费6000到20000元;
    温总理的报告还提到,在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

      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上学不交费,对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人大还要通过二个法律,《企业所得税法》和《物权法》,何谓《物权法》,这是一部迄今为止最有争议的法律,争了5年,它关系到我们

      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核心内容就是旗帜鲜明地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而且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私有财产将同国家财产、公有财产处于完

      全平等的地位。

      三、六大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古希腊著名的柏拉图有一句名言,“公正即和谐”,一个没有公正的社会肯定是不和谐的。现在社会上有没有不公平的现象呢?有,而且

      不少。像极个别地区强制拆迁,把老百姓从住的房子里赶出去;
    拖12全文查看

    第二篇: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刘延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和部署文化建设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决定》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历史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刻领会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永葆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战略举措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宗旨和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发挥文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党的事业无论处于艰难探索阶段还是蓬勃发展时期,对文化建设的重视都坚定不移、从未动摇。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至今仍闪烁着时代光芒。他在一开篇就鲜明指出,要“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我们党实现自身宗旨、完成历史使命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文化发展规律性的把握不断深化、日益自觉,推动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江泽民同志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升到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高度,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号召全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风云变幻中立于不败之地,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和发挥文化建设在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至关重要。正如《决定》所强调的,必须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反映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发挥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篇: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内容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内容,希望对你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有帮助!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许多部署。这次全会,将进一步全面推进这项工作。

      整体布局,步步推进,目的就是将治党管党一抓到底,标本兼治,保持长效。

      新华《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为您细细梳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部署的步步深化历程。

      作风问题是一个抓一抓会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老大难”。为什么一些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

      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布局,就是一个由破除积弊到固本培元、由“关键少数”到广大党员、从集中性教育到经常性教育的完整、有序的过程,不断抓常、抓细、抓长。

      剑指“四风”以点带面

      2015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针对“四风”问题,习近平严肃指出,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因此,中央率先出台“八项规定”,并从2013年6月18日起,用一年多的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习近平将这4句话、12个字概括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习近平对民主生活会要求非常严格,要让每个党员、干部都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因而这次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

      “先禁其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

      习近平强调,一级做给一级看才能落到实处。

      201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这次活动在部署阶段就明确了,中央政治局要带头开展。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政治局常委都要分别联系一个省,第二批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这不是点个卯,而是要真正起带动作用。

      第二批活动,习近平联系的是兰考县,这里是焦裕禄同志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期间,习近平两次来到这里,深入解析焦裕禄精神,强调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这一要求直接映射出整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大主题:为民、务实、清廉。

      经过一年多的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党的优良传统得到恢复和发扬。

      但群众还是担心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当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将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列,形成了“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三严三实”立根固本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数月,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三严三实”是2014年3月9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这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和行为准则,是为人为政之本。

      2014年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在“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的基础上,继续聚焦不严不实的问题,进一步查摆整改,让广大党员干部立根固本。

      它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

      这次专题教育不进行明确的阶段划分和详细的程序设计,不派督导组,但以上率下的作用更明显了。

      中央政治局参加专题教育,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为全党立起了标杆。

      2015年9月1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主题就是“三严三实”。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践行“三严三实”,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落细落小,注重细节小事;要修枝剪叶,自觉改造提高;要从谏如流,自觉接受监督。

      这“四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遵循。

      同时,习近平将“三严三实”的要求归纳为: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凡是”、“坚决”、“一刻不停”,一组关键词昭示了中央对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的大思路。

      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践行“三严三实”情况,讨论研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措施。

      会上中央政治局同志逐个发言,讲认识、谈体会,摆问题、查不足,出主意、说措施。会议自始至终严肃活泼,体现了“严”和“实”的要求,体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开诚布公、团结和谐的精神。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党性上进行了又一次集中“补钙”和“加油”,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两学一做”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2016年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一次重要实践。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各级党组织要履行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坚持区分层次,突出问题导向,确保取得实际成效。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对于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起到了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坚定广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我们党始终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这段论述既回答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也勾勒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清晰布局。

      习近平进一步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明确、严格的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

      要整顿不合格基层党组织,坚持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制度。

      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是整体的有机布局,又是有序的层层推进。

      在习近平的心中,全面从严治党没有止境,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四篇: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六中全会精神独家权威解读③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这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和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个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我国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精神和价值层面的根本要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能否构建起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直接关系人心凝聚和社会和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
    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不同文化的竞争,本质上是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好这一根本任务,才能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有效巩固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抓好这一根本任务,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努力扩大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交汇点、共同点,使民族的与外来的、传统的与现代的思想文化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有效引领整合各种社会思潮。抓好这一根本任务,才能为我国文化注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使我国文化始终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迸发强劲活力,展示独特魅力,不断增强内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现在,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们面临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价值体系较量复杂而激烈。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在主流积极健康的同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思想意识也有所滋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任务更加繁重、更加紧迫。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抓紧抓好。
    全面系统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必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积极探索符合当代青少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方式方法,科学有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学前教育中,体现到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学校日常管理中,真正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情操,自觉把个人理想融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精神领域搞建设,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行为。要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通俗化、大众化,帮助人们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要健全各行各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党员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党员干部的言行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我们必须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人党的建设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重大思想理论界限,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始终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经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蕴涵和体现看价值导向,都能对人们的价值选择、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和制度设计,用法律权威和制度规范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精神文化产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对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传承具有独特的作用。要引导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确立正确的价值坐标,用高质量的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思想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感召群众、打动人心。要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规划,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扶持和推广力度,使弘扬主流价值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和消解主流价值的倾向,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良好文化生态。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我国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居于统摄地位。作为社会气候的“晴雨表”,社会思
    潮对社会价值观念、社会心理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正确的、进步的、积极的、向上的社会思潮,有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推动思想文化创新,激发社会活力;
    而错误的、落后的、消极的、保守的社会思潮的滋生蔓延,则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影响和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整合作用,引领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共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将是一种客观存在,企望思想文化“纯而又纯”,既不可能、也不现实。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更加明显,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潮落,五花八门的观点、学说、主张不断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性质和发展运动规律。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各方面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形成和流传的社会基础,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超前预测,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演变规律,引导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结合起来。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
    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同时,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必须坚决加以抵制。要积极稳妥地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讲原则,对错误的思想观点,绝不能听之任之;
    另一方面要讲政策,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多做工作,积极引导;
    对学术问题,要贯彻“双百”方针,提倡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内外有别;
    对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方法上坚持以理服人。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90年来,我们党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根深叶茂、坚如磐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我们党90年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都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发 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而是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对马克
    思主义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就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充分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和强大生命力,发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作用。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相结合,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从而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胜利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当今世界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推进,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推进理论探索。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积极回应时代挑战,创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范畴、新论断,更好地阐明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和看法,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教育,继承发扬五四运动以来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在90年顽强拼搏、接续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使之深深融人人们精神世界。要坚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从各国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不断塑造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准确把握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要求。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精神本质体现。要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摆在突出位置,深入进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锐意创新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精神状态;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大力倡导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观念,倡导诚实守信、尊法守法的思想,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
    代脉搏,注重从时代大潮中汲取营养、从新的社会实践中锤炼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断为人们增添开拓奋进的力量。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重在营造氛围、潜移默化,重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重在持之以恒。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到新闻宣传、文艺出版、思想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各个方面,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引导人们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大厦添砖加瓦。要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做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各项工作,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持续努力,推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绵绵不断地传承弘扬。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安。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是构建社会道德体系的应有之义,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石。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准则,是对每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在我国道德传统中,诚信被看做“立身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像“人而元信、不知其可”,“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都是先哲留下的古训。在西方道德思想中,也把诚实守信作为人生晟美好的品格,强调诚信在道德规范中具有基础地位。我们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必须把抓好诚信建设摆在首要位置。
    诚信是市场秩序的保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诚信经营、遵守契约、重信守诺、真实无欺,是市场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越发展,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注意提升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又好又快发展。
    诚信是社会和谐的纽带。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格,不仅渗透在每个公民的社会交往当中,而且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实守信意识,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谐程度。

    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道德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一些人见利忘义、道德沦丧,不讲诚信、制假造假、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事件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造假案件,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拷问人们道德良知。诚信缺失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就会造成社会信任感普遍缺乏,给社会肌体造成“致命伤”,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我国社会道德领域现实情况出发,必须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

    诚信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一是要强化教育引导。利用各种渠道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深入进行诚信宣传教育,加强道德诚信问题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不断提升全体公民诚实守信意识。二是要加强诚信制度建设,为诚信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三是要加大对失信行为约束和惩戒力度。完善社会管理措施,推进社会规范建设,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行诚信准则。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使诚实守信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失信违法者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惩处。四是要找准切人点和突破口。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际情况,确定诚信建设的具体要求,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增强实效。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和司法公信建设,通过确立制度公正、端正行政行为,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有力带动全社会诚信建设。
    “八荣八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确立了人民行为的价值标准,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基本道德规范的确立,离不开深入宣传和广泛普及。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独特优势,积极运用言论评论、理论文章、通讯报道、专家访谈、群众讨论等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使“八荣八耻’’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学习之中,鼓励人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自觉遵守奉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奉献的过程中领悟崇高、感受光荣。要注意从具体事情抓起,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坚持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把他们的崇高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变成千百万人的自觉行动。

    只有人人都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延伸到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延伸到社会各行各业和各类人群,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要结合推广基层创造的道德评议等有益做法,引导群众对身边的道德行为展开评议,不断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在城乡社区和基层单位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舆论场,努力扩大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覆盖面。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要利用有效的政策措施褒扬和激励良好道德行为,批评和制约社会不良现象,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依法惩戒那些不讲道德的行为,形成弘扬主流价值观念的保障机制,有效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和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中,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人们普遍理解
    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标准。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主要形式的格局,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强调,要在广大城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提倡文化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社会风俗习惯中还存在的愚昧落后的东西,有力推动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专门就“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出部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创新中深入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工作手段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着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无论是设计项目、提出要求、开展活动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创建为民、创建利民。要坚持综合创建,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全面推进,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创建资源整合起来、统筹兼顾、共建共赢,大面积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近年来,志愿服务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成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新的生长点。总结近些年来志愿服务活动的成功实践,开展志愿服务要坚持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重点,把公益性放在首位;
    坚持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
    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让人们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坚持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意愿,鼓励人们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进行适当的组织动员,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第五篇: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组织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把构建市场经济创建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现实课题,提到了全党全国人民面前。学习指导思想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首先必须深刻构建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搭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主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项目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容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历经半个多中世纪世纪艰辛探索、不懈奋斗而获得的认识成果,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假设历史经验而作出的重要结论,是搭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理念和富民兴邦的纲领。它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实现他们的根本利益,建设一个富强国际机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急遽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新世纪新阶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时代特征前进的。我们已站在一个新起点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产业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眼见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放眼全球: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环顾国内:改革健康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适当调整,思想观念可贵变化,统筹兼顾各五方面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我们党要通力合作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伟大事业推向时代特征前进,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是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的迫切要求。目前仍然我国社会变革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对立和问题。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际化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严格控制,一些道德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切合,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我们须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各种因素和睦因素,逐渐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助推河北科学发展、和谐产业发展意义尤其重大。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经济建设和各项可喜弱势群体事业呈现出令人鼓舞的局面,但在长期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短期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城乡差距在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日益明显,社会事业相对滞后,贫富差距有拉大趋势。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一些自由民主影响社会和谐的诱因依然存在。一些公家机关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目光短浅,重局部轻全局、重眼前轻长远,甚至不惜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增长,致使该事件和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受到影响。已经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河北必须把构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作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以和谐石家庄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市场经济和谐社会,作为一项不可或缺而紧迫的历史任务已经摆身边到我们面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它熟识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全局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身体素质、以深化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推荐访问:党课 全会精神 六中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党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