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文秘网 - www.lengleng2.com 2024年05月20日 08:40 星期一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s1-2第一篇,总体说明书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6-08 09:42:17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s1-2第一篇,总体说明书,供大家参考。

    s1-2第一篇,总体说明书

     

     1. 总体设计

     1 1.1 概况

     峡口镇位于青铜峡市东南部,距市政府 20 千米。辖 1 个居委会、12 个行政村。2017 年 12月,峡口镇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乡镇,同时镇内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另外还有清末名将董福祥住宅董府等著名旅游景点,现积极倡导“生态、绿色、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

     拟建道路位于峡口镇巴闸村,原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已修建多年,随着近年来交通量逐渐增加,道路使用后期维护不到位,路面出现了坑槽、龟裂、车辙等不同程度的病害,路面平整度较差,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安全出行及生产生活。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道路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安全系数,解决安全出行问题,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助力。项目包含三条道路,主线长 2.05km,支线 1 长 0.469km,支线 2 长 0.616km,累计全长 3.135km。

     图 1 1- -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1.2 主要工程数量

     表 表 1 1- - 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主线 支线 1 支线 2 1 路线长度 km 2.05 0.469 0.616 2 路基挖方 m3

     974 383 443 3 路基排水 m³ 233.6 102.33 81.95 4 路面工程 1000m2

     13.76 2.959 3.953 5 平面交叉 处 56 8 3 3 1.3 任务依据及采用的主要规范

     1 1.3.1 任务依据

     1、青铜峡市交通运输局下发的委托书。

     2、《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北路改建工程建设方案》。

     3、《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北路改建工程建设方案》批复文件。

     1.3.2 规范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8、《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

     4 1.4 测设经过

     1 1.4.1 踏勘

     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进入现场,在征求青铜峡市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及当地村镇负责人的意见后,因为本项目实质为挖除旧路面层重新改建,所以本次平面设计未改变原有道路线形,充分利用原路线形。

     2 1.4.2 控制测量

     路线方案初步拟定后,在公路沿线布设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控制测量。控制点布设坚持 点位通视、数量充足、分布均匀、视野开阔、便于保存的原则。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先进的 GPS 技术,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测量结束后根据《公路勘测规范》按照相应的技术等级要求进行数据的校核与平差计算,最后整理出路线水准点表和控制点成果表,供后续测量工作使用。

     3 1.4.3 定测

     根据项目建设方案的批复要求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首先结合地形、地物、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生态、景观等环境,争取做到合理利用地形、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的连续流畅的空间线形。然后分中线、横断面、桥涵、路基路面、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专业组进行外业测量工作,并对沿线工程地质、筑路材料等进行详尽的调查。

     4 1.4.4 内业设计

     外业工作结束后,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投入到内业设计工作中。内业设计期间,本着技术合理、经济可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野外勘测、调查及试验获取的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批复的要求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规程,合理选取设计参数,并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国内广泛使用的公路设计软件进行施工图设计,力求设计成果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5 1.5 技术标准

     依照《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北路改建工程建设方案》批复文件及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的有关规定,拟建项目采用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 20km/h,主要技术指标规范值见下表。

     表 1 1- - 2 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采用指标(主线)

     采用指标(支线 1)

     采用指标(支线 2)

     1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20 20 20 20 3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 m 150 150 150 150 4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15 260 120 260 5 最大纵坡 % 9 0.74 0.18 0.18 6 最小坡长 m 60 60 88.85 75 7 停车视距 m 20 20 20 20 8 会车视距 m 40 40 40 40 9 竖曲线最 凸形 m 200 3500 20000 20000 小 半 径 凹形 m 200 3000 25000 / 10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20 20 20 11 路基宽度 m / 7.0 7.0(6.0)

     7.0 12 路面宽度 m 3.5(单车道) 6.0 6.0(5.0)

     6.0 13 土路肩宽度 m 0.5×2 0.5×2 0.5×2 0.5×2 14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15 设计汽车荷载等级 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公路-Ⅱ级 16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 g 0.2 0.2 0.2 0.2 17 路线交叉型式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 6 1.6 路线起讫点、中间控制点及旧路概况

     1 1.6.1 路线起讫点及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位于青铜峡市巴闸村境内,是青铜峡市峡口镇巴闸村主要的出行道路。项目包含三条道路,一条主线及两条支线,主线全长约 2.05km,主线起点与任三公路平交,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支线 1 全长约 0.469km,支线 1 起点与主线桩号 K1+590 平交,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支线 2 全长约 0.616km,支线 2 起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

     主要控制点:任三公路以及沿线构造物。

     本项目为改建工程,沿既有道路改建,起终点唯一。

      2 1.6.2 旧路状况

     本项目旧路为等外级道路,主线及支线 1、支线 2 均为沥青砼路面,路面病害情况较严重,路面平整度差,出行极为不便。原路平纵线形均能满足本次设计需要,旧路勘测时路基无病害,主线有 1 座上承式圬工拱桥,结构良好可利用,主线及支线 1、支线 2 涵洞均为灌溉排水涵,支线 1 有一座盖板涵盖板损坏,需更换盖板并接长涵洞,其余涵洞结构完好可清淤利用,全线无安全设施。

     7 1.7 项目建设方案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批复情况:

     8 1.8 沿线地形、地质、地震、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性

     1 1.8.1 地形地貌

     本项目所在地青铜峡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东部及北部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黄河自西南至东北穿过青铜峡市海拔高度在 1110~1180m 之间。其地貌为黄河冲积平原类型。

     本项目地处黄河西岸二级阶地,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所经地区地势开阔平坦,人工沟渠纵横交错,引黄灌溉渠路成网,排灌系统发达,水利设施完善。

     2 1.8.2 气象

     路线所经区域处西北内陆,属中温干旱气候区,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域的交汇地带,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 2955 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 8.3-8.6 度,无霜期 176 天,年降水量 260.7 毫米。

     3 1.8.3 水文

     黄河流经青铜峡市 58 千米,年过境水量 400 亿立方米,自秦汉先后开掘的秦渠、汉渠、唐徕渠等九大干渠均从青铜峡境内引出,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地下水补给总量 3.5 亿立方米,可利用量 1.2 亿立方米。本项目位于黄河流域,地处引黄灌区,农田众多,人工沟渠纵横交错,引黄灌溉渠路成网,排灌系统发达,水利设施完善。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地表水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富含泥沙,潜水水力坡度为千分之零点五到千分之一点五之间,随着地形的起伏而变,西部地形较高,潜水埋藏较深,一般为 3-4 米,东部较浅,越靠近黄河,潜水位越高,一般在 2-3 米。

     4 1.8.4 地震

     宁夏是我国地震活动强烈和频率较高的省区之一,历史上发生灾害地震较多,现今地震仍很活跃,据《中国地震简目》记载,宁夏发生 M≥8 级地震 2 次,7.0≤M≤7.9 级地震 3 次,地震震源深度一般为 20~30km,属浅源地震,破坏性较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所在地处于贺兰山地震带,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贺兰山为强烈地震带。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所经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g,对应地震烈度为Ⅷ度。

     图 图 1 1- - 2

      项目区地震 动参数区划图 9 1.9 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相协调情况

     本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境内,地处银川平原,属黄河二级阶地,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处于贺兰山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台地间的凹陷区,即银川地堑。在地貌特征上属典型的冲湖积平原,海拔在 1110~1180m 之间,地势平坦开阔,阶地呈南北向分布,阶面宽 15~20Km,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沿线沟渠纵横、湖沼镶嵌、农业发达。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等,其二是: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噪音、废气和尘埃等。

     为了减缓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必须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整个施工阶段和公路运营期,分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改善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域内的交通条件,提升沿线的投资环境优势,丰富当地的土地使用功能,为沿线区域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路线

     2.1 平面线型设计

     2.1.1 设计原则 本项目属于旧路改建工程,不改变原有道路平面线形。

     2.1.2 平面线型布设概况 主线起点与任三公路平交,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全长 2.05km; 拟建项目

     Z1:支线 1 起点与主线桩号 K1+590 平交,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全长约 0.469km; Z2:支线 2 起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止点与当地新建道路相接,全长约 0.616km。

     主要控制点:任三公路以及沿线主要构造物。

      图 图 2 2- - 1

     项目路线图 平面指标 主线全长 2.05km,平曲线共设置交点 8 个,平均每公里 3.902 个,平曲线最小半径 26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452.911m/22.093%,直线最大长度 420.249m。

     Z1 支线 1 全长 0.469km,平曲线共设置交点 3 个,平均每公里 6.399 个,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87.098m/18.577%,直线最大长度 325.861m。

     Z2 支线 2 全长 0.616km,平曲线共设置交点 6 个,平均每公里 9.74 个,平曲线最小半径260m,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228.093m/37.028%,直线最大长度 267.181m。

     表 2 2- - 1

      平面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采用指标(主线)

     采用指标(支线 1)

     采用指标(支线 2)

     1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20 20 20 20 3 路基宽度 m / 7.0 7.0(6.0)

     7.0 4 路面宽度 m 3.5(单车道) 6.0 6.0(5.0)

     6.0 5 土路肩宽度 m 0.5×2 0.5×2 0.5×2 0.5×2 6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 2.2 纵断面设计

     2.2.1 设计原则 本项目属于旧路改建工程,纵断面拟合原路纵坡。

     2.2.2 纵断面设计概况 主线全长 2.05km,最大纵坡 0.74%,最短坡长 60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272.777m/13.306%,平均每公里变坡 2.927 次。

     Z1 支线 1 全长 0.469km,最大纵坡 0.18%,最短坡长 88.853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94.515m/20.159%,平均每公里变坡 4.266 次。

     Z2 支线 2 全长 0.616km,最大纵坡 0.18%,最短坡长 75m,竖曲线占路线总长88.108m/14.303%,平均每公里变坡 3.247 次。

     表 表 2 2- - 2

     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采用指标(主线)

     采用指标(支线 1)

     采用指标(支线 2)

     1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 2 设计速度 km/h 20 20 20 20 3 最大纵坡 % 9 0.74 0.18 0.18 4 最小坡长 m 60 60 88.85 75 5 竖曲线最 小 半 径 凸形 m 200 3000 25000 20000 凹形 m 200 3500 20000 / 6 竖曲线最小长度 m 20 20 20 20 2.3 交通安全设施

     2.3.1 总体设计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 号)及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试行)(交办公路[2015]26 号)有关要求,为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环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出行,拟建项目加强了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本次设计按照国标 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设置完善的交通设施,将在必要的平交口设置警告标志,并配合设置示警桩等安全设施。

     2.3.2 交通标志 1、布置原则 (1)

     交通标志的设置以确保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为目的,以不熟悉周围路网体系但对出行路线有所规划的公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根据道路线形、交通状况、沿线设施等情况,设置不

     同种类的交通标志,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使道路使用者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防止发生车辆错向行驶 。

     (2)

     交通标志应针对具体路段情况,系统布局,综合设置,防止出现信息不足或过载的现象,避免出现互相矛盾的标志内容。

     (3)

     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行动特性,即充分考虑在动态条件下发现、判读标志及采取行动的时间和前置距离。

     (4)交通标志应设在车辆行进正面方向最容易看见的地方。本路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在道路右侧行车道上方。对于位于路侧净区范围内交通标志立柱粘贴黄黑相间反光膜。

     2、设计内容及位置 (1)在路线起点设置限速标志。

     (2)

     在与等级路平交口主路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

     (3)在桥梁前方适当位置设置限制质量及限制轴重标志; 3、版面设计 本项目设计速度 20km/h,所以标志版面的设计以司机在各个路段所限制的行车速度以下行 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内容为基本原则。本项目标志的形状、图案、颜色、间距严格按照 GB 5768-...

    推荐访问:总体说明书 第一篇 说明书 总体 s12赛季手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