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文秘网 - www.lengleng2.com 2024年05月21日 02:50 星期二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化学高考基础知识汇编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3-10-14 19:36:02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第1篇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高考基础知识汇编,供大家参考。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汇编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 第1篇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 第2篇

    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电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②两个电极接触(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

    ③两个相互连接的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

    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①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②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

    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③设计原电池。

    ④金属的腐蚀。

    3、化学电源基本类型:

    ①干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被腐蚀或消耗。如:Cu-Zn原电池、锌锰电池。

    ②充电电池:两极都参加反应的原电池,可充电循环使用。如铅蓄电池、锂电池和银锌电池等。

    ③燃料电池:两电极材料均为惰性电极,电极本身不发生反应,而是由引入到两极上的物质发生反应,如H2、CH4燃料电池,其电解质溶液常为碱性试剂(KOH等)。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 第3篇

    常见的重要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剂

    活泼非金属单质:X2、O2、S 高价金属离子:Fe3+、Sn4+???

    不活泼金属离子:Cu2+、Ag+?其它:[Ag(NH3)2]+、新制Cu(OH)2?

    含氧化合物:NO2、N2O5、MnO2、Na2O2、H2O2?、HClO、

    HNO3、浓H2SO4、NaClO、Ca(ClO)2、KClO3、

    KMnO4、王水

    还原剂 活泼金属单质:Na、Mg、Al、Zn、Fe?

    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S? 低价金属离子:Fe2+、Sn2+???

    非金属的阴离子及其化合物:

    S2-、H2S、I -、HI、NH3、Cl-、HCl、Br-、HBr 低价含氧化合物:

    CO、SO2、H2SO3、Na2SO3、Na2S2O3、NaNO2、

    H2C2O4、含-CHO的有机物:
    ?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的有:S、SO32-、HSO3-、H2SO3、SO2、NO2-、Fe2+等,及含-CHO的有机物

    反应条件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浓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温度:可能导致反应能否进行或产物不同

    Cl2+2NaOH=====NaCl+NaClO+H2O 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cu+h2so4稀 不反应 cu+2h2so4(加热)---so2

    溶液酸碱性.

    2S2- +SO32-+6H+=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S2-、SO32-,Cl-、ClO3-在酸性条件下均反应而在碱性条件下共存.

    Fe2+与NO3-共存,但当酸化后即可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

    一般含氧酸盐作氧化剂时,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比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强.故酸性KMnO4溶液氧化性较强.

    条件不同,生成物则不同

    1、2P+3Cl22PCl3(Cl2不足) ; 2P+5Cl22 PCl5(Cl2充足)

    2、2H2S+3O22H2O+2SO2(O2充足) ; 2H2S+O22H2O+2S(O2不充足)

    3、4Na+O22Na2O 2Na+O2Na2O2

    4、Ca(OH)2+CO2CaCO3↓+H2O ; Ca(OH)2+2CO2(过量)==Ca(HCO3)2

    5、C+O2CO2(O2充足) ; 2 C+O22CO (O2不充足)

    6、8HNO3(稀)+3Cu==2NO↑+2Cu(NO3)2+4H2O 4HNO3(浓)+Cu==2NO2↑+Cu(NO3)2+2H2O

    7、AlCl3+3NaOH==Al(OH)3↓+3NaCl ; AlCl3+4NaOH(过量)==NaAlO2+2H2O

    8、NaAlO2+4HCl(过量)==NaCl+2H2O+AlCl3 NaAlO2+HCl+H2O==NaCl+Al(OH)3↓

    9、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HNO3(冷、浓)→(钝化)

    10、Fe+6HNO3(热、浓)Fe(NO3)3+3NO2↑+3H2O

    Fe+4HNO3(热、浓)Fe(NO3)2+2NO2↑+2H2O

    11、Fe+4HNO3(稀)Fe(NO3)3+NO↑+2H2O 3Fe+8HNO3(稀) 3Fe(NO3)3+2NO↑+4H2O

    14、C2H5Cl+NaOH h2o C2H5OH+NaCl C2H5Cl+NaOHCH2=醇CH2↑+NaCl+H2O

    15、6FeBr2+3Cl2(不足)==4FeBr3+2FeCl3 2FeBr2+3Cl2(过量)==2Br2+2FeCl3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 第4篇

    一、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

    二、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1、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

    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愈强,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愈强,非金属性愈强;

    4、与氢气化合的条件;

    5、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6、其他,例:2Cu+SCu2S Cu+Cl2CuCl2 所以,Cl的非金属性强于S。

    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18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 ̄、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注:其它诸如C2H6、N2H5+、N2H62+等亦为18电子的微粒。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 第5篇

    一、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

    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原则

    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推荐访问:高考 汇编 基础知识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汇编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汇编5篇) 化学高考基础知识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