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文秘网 - www.lengleng2.com 2024年05月21日 10:29 星期二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4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06-25 18:12:03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4篇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篇1

      当前我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贯彻落实疫情防控的指示精神和疫情防控会议精神,科学有效地做好XXXX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和规范XX各部室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在服务XX区域的传播,XX各办公区安全运转,结合XX工作职责,制定本预案。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XX中心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省委和省XXXX局的部署要求,持续把疫情防控提升到最重要的位置来抓,坚持快字当头,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层层压紧领导责任,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全力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坚持“预防为主、内外兼顾、科学应对、快速处置”的原则,全力做好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坚持普及新冠病毒防控知识,坚持严格管控出入人员,坚持疫情信息监测报告,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省直机关各办公区精准防控,切实维护干部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联防联控。XX领导班子切实履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与属地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办公区疫情防控应急工作。

      (二)科学防控,快速响应。运用大数据统计优势,提高疫情监测和统计工作,监督服务承接主体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疫情防控应急工作。

      (三)分级负责,部门直管。遵循“谁主管、谁负责”和“部门直管”的原则,各办公区XX部在XX领导班子的统一领导下,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各办公区XX部负责人作为驻地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如有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同时报告XX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

      (四)加强宣传,杜绝谣言。加强宣传,提高干部职工自我防护能力和信息鉴别能力,及时、主动引导舆论,杜绝不实信息的传播。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各部室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各办公区XX部遵照属地政府部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参照本预案细化本办公区的应急预案。

      四、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机构

      XX成立由党委书记、主任XXX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任成员的疫情防控应急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人员管理组、宣传舆情组,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对XX疫情防控应急工作进行组织部署,承担突发疫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实施联防联控,开展督导检查。具体人员组成及职责为:

      (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其主要职责是:

      1.领导和组织疫情防控的应急处置工作,制定相关制度,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

      2.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XXXX局的决定事项,做好对XX干部职工及家属的信息监测、预测和预防工作,及时向省XXXX局疫情防控办公室报告重要情况和提出建议。

      3.督促、检查XX各部室落实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的情况。

      4.一旦发生疫情后,会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分析和研判,采取有效措施,发出处置指令。

      5.协调做好XX疫情防控的应急处置、事件调查、事后评估和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省XXXX局报送疫情发展及处理的信息。

      6.负责承办省委、省政府和省XXXX局交办的应急管理方面的其他工作。

      (二)综合协调组

      组 长:

      联系电话:

      成 员:

      职 责:负责对接、协调省委、省政府和省XXXX局安排的防控工作任务;负责XX防控应急工作会议的组织、综合材料的起草和审核;负责XX疫情防控应急工作文件制定、下发,以及对上报告。

      (三)人员管理组

      组 长:

      联系电话:

      成 员:

      职责:负责XX干部职工疫情期间人员到岗的管理,负责干部职工及家属的行程收集、汇总、分析,如有异常,向领导小组上报。

      (四)宣传舆情组

      组 长:

      联系电话:

      成 员:

      职责:积极收集新冠肺炎有关的预防知识,密切监控各办公区以及微博、网络舆情动态,并利用驻地优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收集先进典型事例,编辑简报做好宣传。

      五、工作应急措施

      XX及各派驻机构办公区突发新冠疫情,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一)及时报告。XX及各办公区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部门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联系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及时隔离、救治,同时报告领导小组。

      (二)及时阻断。各办公区XX部要督促服务承接主体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疫情扩散,等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来检测和处理。

      (三)及时消毒。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各办公区XX部监督服务承接主体做好消毒处理,要及时补位。

      (四)及时封控。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做好封控工作,加强出入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

      六、事后评估

      (一)后期评估。疫情防控结束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二)责任追究。对在疫情应急防控的预防、报告、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三)表彰先进。对在疫情应急防控的预防、报告、控制和处理过程中,表现优异、受到属地政府部门肯定的办公区XX部,优先评先评优。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动联防系统。各办公区XX部主动联合属地政府和疫情防控部门,积极配合主动争取疫情防控资源,形成联动机制。

      (二)加强应急队伍培训。对关键岗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再教育、再培训,坚决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重视程度,严格落实应急管理。

      (三)应急场所XX。各办公区要根据疫实时情况,及时设立集中隔离点,要求单人单间,被确定为集中隔离点的单位,应服从属地疫情防控机构的安排,并提供相应的后勤XX。

      八、附则

      本预案根据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篇2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1、强化相关知识学习。严格落实规范化培训及专科业务学习,年初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护士授课,实行轮流主讲,进行规章制度及专业的培训。如遇特殊疑难情况,可通过请医生授课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互相学习促进,并作记录。

      2、加强对护士的考核。强化“三基”护理知识及护理操作及专科技能训练,每月由高年资的护士轮流出题,增加考核力度,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

      3、规范低年资护士的带教。随着科室规模的扩大,新进人员不断增加,做好低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使年轻护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能力。

      二、聚焦护理安全,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每月集中护士学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确保受检者安全。

      2、体检环节监控。无论单位或个人前来体检,都要提前告知注意事项,高血压者体检前提前吃降压药,糖尿病者在采血后提前服药,导医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异常,可提前为其安排体检。

      3、病人的环节监控。对年纪较大、行动不便及需特殊照顾者,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加强导医护士的巡回,并且要保持地面的干燥,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加强护患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履行告知义务,尽量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质控小组的监控。组织科室质控小组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5、进行阶段总结+。包括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培养集体荣誉感,对做得好的护士表扬和鼓励,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听取意见和建议,边整改边提高。在工作中对护士给予人性化关怀,了解个人的感受,对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1、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把病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病人的需要作为第一需要,把病人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病人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主动服务意识,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2、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每月发放调查表,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把“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1、完善体检流程。20__年搬迁后,开展了1-2楼普检区及部分VIP体检区的工作,护理组完成了相关体检流程及岗位的改变,随着VIP区体检工作的全面展开,体检流程及岗位职责将进一步改进及细化。

      2、探索排班规律。根据各体检岗位的工作量及受检者的特点,细化岗位,合理排班,设置各岗位负责人,由岗位负责人根据人流量,及时调整护士岗位。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篇3

      一、教学方面:

      1、常规教学制度进一步深化规范;

      2、安排计划好教学课时分配及选项课程开设类别;

      3、完成体育选项课程学生选项电脑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并于20_级学生开始正式启用;

      4、大二体育技能课程和大一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任务分解并于20_—20_全部工作落实实施,在本学期期间将测试、数据统计与处理、汇总资料并形成报告、上报国家教育部;

      5、完成好本学年课改工作并付诸实施。

      二、科研工作:

      1、20_年度完成科研论文并发表:核心期刊1—2篇;省级期刊4—6篇;

      2、完成目前使用的《运动与健康教育》教材的修定改版工作;

      3、筹备“滤布体育技能”教材编写;

      4、完成20_年院级科研课题报告及有关结题工作;

      5、争取申报成功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项,争取院外科研经费3000元以上;

      6、全体教师撰写论文参加江苏省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的征文活动,争取两篇以上获奖;

      7、申报院级科研课题1项,拟申报“体育课程学生成绩评分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8、全面提升教研室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争取培训机会。

      三、院级体育活动:

      1、全面准备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对学院体育工作的评估;

      2、5月份筹备、组织、实施学院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竞赛日活动暨第_届学院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工作;

      3、10月份筹备、组织、实施学院第_届校园体育文化节暨第x届田径运动会工作;

      4、学院安排的其他对外体育交流与服务工作。

      四、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1、巩固和完善目前12个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规范性要求,争取1——2个体育类学生社团参加全省大学生优秀社团的评选并争取成功;

      2、形成定期汇报和不定期检查学生体育社团活动情况制度;

      五、教师培养方面:

      1、1—2名青年教师参加全省教师培训(轮训);

      2、利用科研会议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多接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广开思路,提高其教学和业务能力;

      3、继续巩固学院“青蓝工程”的成果,制定并实施20_年度体育教研室结对和工作计划;

      4、教研室继续加大对青年教师的使用力度,逐渐锻炼其独挡一面的能力;

      5、争取更多的机会使教师能有机会和时间进行专门培训;

      6、加大增多教师间看课、评课、研讨的次数和质量,使教师从中真正有所收获和提高。

    2022中心小学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篇4

      一、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管理

      1、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

      综合考虑区域内卫生计生资源、服务半径、服务人口以及城镇化、老龄化、人口流动迁移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过程中,要按有关要求同步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与区域内养老机构联合建设。对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应当根据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等情况,适当增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和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应当根据需要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在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应当因地制宜地同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化进程中,村委会改居委会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有关标准将原村卫生室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撤销村卫生室。

      2、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医的积极作用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门诊部、医务室等其他承担初级诊疗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予以补助。

      3、规范全科医生执业注册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含中医)工作的临床医师,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取得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通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和岗位培训,其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同时可加注相应类别的其他专业。各地要在xxxx年6月底前完成现有符合条件人员的注册变更工作,具体注册办法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

      4、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规范科室布局,明确功能分区,保证服务环境和设施干净、整洁、舒适、温馨,体现人文关怀。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和中医药服务区域应当突出特色,营造适宜服务氛围;挂号、分诊、药房等服务区域鼓励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鼓励使用自助挂号、电子叫号、化验结果自助打印、健康自测等设施设备,改善居民就诊体验。规范使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工作服装、铭牌、出诊包等,机构内部各种标识须清晰易辨识。保护就诊患者隐私权,有条件的应当做到一医一诊室。完善机构无障碍设施,创造无烟机构环境,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全面禁止吸烟。

      二、加强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1、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及中医科室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能力。可根据群众需求,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妇女保健)、儿科(儿童保健)、精神(心理)等专业科室。综合考虑服务需求、老龄化进程、双向转诊需要和机构基础条件等因素,以市辖区为单位统筹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规模,合理设置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数,提高床位使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病床以护理、康复为主,有条件的可设置临终关怀、老年养护病床。乡镇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其住院床位和内设科室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保留或调整。根据分级诊疗工作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2、加强与公立医院上下联动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建立固定协作关系,探索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协作医院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留一定比例的门诊号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患者就诊。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通过坐诊、带教、查房等多种方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为切入点,搭建全科医生与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联系沟通平台,加强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探索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出院患者跟踪服务制度,为下转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等资源,发展集中检验,推动检查检验互认,减少重复就医。

      3、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卫生统计数据、专项调查等信息,定期开展社区卫生诊断,明确辖区居民基本健康问题,制订人群健康干预计划。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扩大受益人群覆盖面。严格执行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按照服务流程为特定人群提供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合理设置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进一步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防治结合。在稳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数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关注健康管理效果。

      4、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

      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慢性病康复中,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中设置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加强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宣传和培训,推广针灸、推拿、拔罐、中医熏蒸等适宜技术。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及干预服务,大力推广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

      5、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岗位结构,加强以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为重点的社区卫生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对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支持力度,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大力推进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充实全科医生队伍。以提高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强社区卫生在岗人员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每5年累计参加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各地要定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群众满意的管理人员。

      三、转变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基层签约服务

      1、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

      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根据辖区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合理划分团队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签约医生团队应当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危险因素干预和疾病防治,实现综合、连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到20xx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

      2、大力推行基层签约服务

      推进签约医生团队与居民或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在签约服务起始阶段,应当以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长期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人群为重点,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在推进签约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签约服务效果,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努力让居民通过签约服务能够获得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引导居民主动签约。探索提供差异性服务、分类签约、有偿签约等多种签约服务形式,满足居民多层次服务需求。完善签约服务激励约束机制,签约服务费用主要由医保基金、签约居民付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渠道解决。

      3、开展便民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适当延长就诊时间和周末、节假日开诊,实行错时服务,满足工作人群就诊需求。鼓励各地以慢性病患者管理、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相关服务对象为重点,逐步开展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随访,对有需要的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鼓励开展居家护理服务。

      4、做好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

      各地要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根据实际服务人口合理配置卫生技术人员,方便流动人群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流动人口按有关规定与居住地户籍人口同等享受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深入流动人口集中区域,采取宣讲、壁报、发放材料、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其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程等。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应当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预防接种、孕产妇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5、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根据社区人群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项目。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与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服务区域内的机关单位、学校、写字楼等功能社区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开展慢性病患者俱乐部或互助小组、培训家庭保健员等形式,不断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保障与监督管理

      1、加强医疗质量安全保障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规范,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器械等索证和验证工作。对口腔科、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和清创室等重点部门医疗器械和环境要严格执行清理、消毒和灭菌。加强院内感染控制,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范,按要求处理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保证医疗安全。严格遵守抗菌药物、激素的使用原则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合理选用给药途径,严控抗菌药物、激素、静脉用药的使用比例,保证用药与诊断相符。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2、加强信息技术支撑

      推进使用居民就医“一卡通”,用活用好电子健康档案。以小区为单位,统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严重精神障碍等各相关业务系统,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3、加强政策支持和绩效考核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推动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财政补助、人事分配等相关保障政策,充分调动社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各地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提升服务质量有关内容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考核重点内容,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持续改善服务,提高居民信任度和利用率。

    推荐访问:研判 意识形态 中心小学 小学意识形态领域研判分析报告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报告2020 2021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小学意识形态研判记录 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汇报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2021 学校意识形态研判报告2020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报告2020 学校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情况报告 小学意识形态工作方案20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