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文秘网 - www.lengleng2.com 2024年05月09日 19:28 星期四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2024年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2-03 19:48:0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22支铅笔、多媒体课件(或1个红苹果、3个青苹果、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34页“画一画”的三种画法图)

    教学过程:

    一、了解起点,引入新课(3分钟)

    1、师:我们三年级的时候认识了分数,能说几个你熟悉的分数吗?(生:,。.。.。.)

    2、师:你能选择一个分数说说这个分数的含义吗?(指2人说,同桌说一次。)

    3、简单做一总结:就是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一下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结合具体情境,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1、活动一:(5分钟)

    呈现4个不同颜色的水果(1个红苹果3青苹果。)

    师:你能从这些水果中看出分数吗?

    生1:红苹果是

    师:谁的?

    生1:红苹果是整体水果的(是四个苹果的)

    生2:青苹果是整体水果的。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的很好,他说整体水果,你怎么理解呢?

    生:就是把1个红苹果和3个青苹果看成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师:大家也是这样理解的吗?(是)假如我再给你们一个更为强大的队伍,你还能找到分数吗?

    出示6个白色圆片2个红色圆片,让学生观察,写下自己找到的分数,然后指名汇报,要求解释自己所写分数的意义。学生可能出现:、、、、(红、白两色圆片占整体圆片的,师:假如老师拿走八分之八的圆片,其实就是拿走了多少?生:拿走了整体“1”。)

    师:原来我们不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者图形中的一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而且还可以把几个物品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部分。

    2、活动二:(10分钟)

    出示三个盒子,分别装有8、6、8支铅笔。

    师:这里有三盒铅笔,你能不能从每一盒铅笔中分别拿出整体的?请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

    师: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生1: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生2: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现场组织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想提什么问题呢?

    生: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生1:我认为三盒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生2:可能是数错了。

    师:请你上来帮助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数错了呢?

    让学生上来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生1: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生2: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是3支。

    生3: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也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师生一起小结:哦~~原来是盒子里的铅笔数量不同造成的!一盒铅笔的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多),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

    师:喔,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是)

    3、说一说(2分钟)

    出示教材P34的说一说情境图。

    师:根据你对分数新的认识,请你帮助判断一下这两个小朋友看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指名学生说一说,重点是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判断的依据。

    4、画一画(5分钟)

    师:机灵狗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可是被一道题目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课件出示题目)

    师:看懂题目了吗?你觉得这三个小朋友画的对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们画的对,因为一个图形的是□,就说明这个图形有4个□,而这三个小朋友画的都是4个□,所以都是对的。(一个学生说不完整,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师:哦,原来这个图形只要是4个□就可以了,形状可以不同。你们还有其他画法吗?在作业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展示。注意让学生判断画的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35练一练中的题目。

    1、第1题(3分钟)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在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1、2、3、6个图形的思考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图1是把一个正六边形平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4份,可以用或表示;图2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有两份没有分开,但分数表示的时候要注意应是;图3是12个小圆圈组成的一个整体,蓝色部分占整体的,也可以用表示;图6则是需要旋转,把内圆和外圆组合起来看,用分数或表示。)

    2、第2题(2分钟)

    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说想法,让学生体会涂法的多样性。

    3、第3题(4分钟)

    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画法,体现画法的多样性,用展示台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判断这些图形的大小一样吗?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4、第4题(3分钟)

    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关键是让学生解释理由。

    四、你知道吗?(1分钟)

    学生自己阅读,感受分数的历史悠久和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五、课堂小结(2分钟)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评价怎么样?

    2、学过今天的知识,你想到哪些分数?你是怎么想的?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8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 =?

    学生做第9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10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

    学生做第11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12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xx年比20xx年增加多少元?

    学生做第13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14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二

    15 10(米) 15-10=5(米)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第七单元统计

    奥 运 会

    (先排序)

    奇数个,取中间的一个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

    偶数个,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

    【教学反思】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能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理解三种统计量的意义,准确的运用统计量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使用教材时,我对教材使用了如下处理:把两个内容在一个课时上完,创设了一个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月收入水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众数和中位数产生的必要性,让知识的产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在探究新知部分,我抛给了学生一个思考题:你觉得用月平均工资来反映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合适吗?如何表述这个超市员工的月工资水平呢?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在此基础上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怎么求中位数和众数。紧接着通过三组练习题,让学生了解到特殊情况下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巩固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中位数和众数运用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最后我设计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的记分法则的题,让学生了解到,三种统计量各有利弊,生活中要灵活选择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我能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能联系生活来理解中位数和众数,效果比较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自己也能感觉得到,由于时间的问题,最后一个练习题没有达到我预设的效果,我没有去挖掘这个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花两分钟,让学生了解到,为什么不选用平均数?为什么不选用众数或者中位数?而要选用这种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求其他评委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呢?那么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整理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

    (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

    (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四、作业设计 《新同步》

    板书设计 每题的演算过程

      第四课时 练习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

    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

    乙:(2+2.6+3.6+3.8+4.6+5.6)=3.7(万元)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83~84页例1、例2和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图形的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种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难点:

    能正确认识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PPT、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游乐场里有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推车、小火车等游乐项目,你们玩过其中的摩天轮和旋转木马吗?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摩天轮和旋转木马的图片)

    师:像摩天轮和旋转木马这样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2、师:同学们知道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吗?

    旋转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情境图)

    二、学习新课

    1.教学教材第83页例1。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那我们现在就借助时钟来进一步地认识旋转。(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1)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探究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1)师:同学们首先要找出时钟的旋转中心,也就是位于时钟的中心,时针和分针都沿着它转的点。其次要分清楚,旋转的方向与时针转动的方向相同,我们称为顺时针方向,与时针转动的方向相反,我们称为逆时针方向。最后要判断出转动的角度,我们可以根据钟面上时针转动一周为周角,每转动1小时所转过的角度为30°进行判断。

    明确:①从“1”到“3”,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

    ②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

    ③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180°。

    (2)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明确: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2.教学教材第84页例2。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有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左图)

    图上有一张方格纸和一个直角三角尺,直角三角尺在方格纸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尺旋转后的位置变化,说一说你们的发现。(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右图,学生观察图形,分小组进行探究、讨论,指名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①旋转时O点的位置不变。

    ②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③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都旋转了90°。

    师:如果我们将直角三角尺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那么三角尺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小结:①旋转过程中,旋转中心始终保持不动。②旋转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方向都是相同的。③旋转过程结束时,图形上的每一点的旋转角是一样的`。

    3.教学教材第84页例3。

    师:同学们已经可以根据旋转前后的图形判断出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那你们能根据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师:怎样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分小组讨论,全班集体回答)

    明确:

    ①先画出点A′,使OA′垂直于OA,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

    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

    ③然后把点O、A′、B′顺次连接起来。

    师:自己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点O的位置是否变化?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位置该怎么变化?

    ①三角形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只要找出三角形的其余两个顶点,点A和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位置就行。

    ②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点O的距离是4格。再按照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连接OA′、OB′、A′B′就完成了。

    小结:根据要求画旋转后的图形,我们可以根据旋转的性质,先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然后找出图形中的关键点,按要求作出它们的对应点,再连接起来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O2 逆时针 90

    2、完成教材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三角形A′OB′即是所要画的"图形。如图所示: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旋 转

    教学反思

    1、课前,通过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形成直观的知识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教学中,先利用钟表(线的旋转)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图形的旋转(面的旋转),使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2、教学中,教师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拨,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旋转变化带给学生的奇妙感觉,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图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 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准确地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作业纸。

    3、分数卡片、信封袋。

    4、记号笔、白纸。

    板书 设计

    约 分

    例1:把化简。 例2:把约分。 == 板书约分的两种形式 == 板书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简真分数。

    教学 过程 教师边导边教

    学生边学边练

    评 析

    一、情境导入, 复习巩固, 激发兴趣。

    1、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孙悟空比本领。

    2、指出下面每组数中的公约数(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选择第三道题问:你是怎么想的? 利用该知识,把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个分数。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约数1,所以8和21是互质数。

    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达到回顾知识的效果。

    有简洁的导入:孩子们对孙悟空这一神话人物充满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领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顾求公约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又简单,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掌握约分的方法作好准备。用一句简短而富有神秘挑战性的话语“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创造第73变,变分数!”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二、理解 最简 分数 及约 分的 意义。

    1、尝试“变”分数。 例1:把化简。 活动要求:

    (1)这个分数要和大小相等。

    (2)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约分的概念。

    (1)观察所变出的分数与有什么关系?

    (2)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举例:把化成就是约分。

    要求学生变出一个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把变出的分数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能变几个就变几个。

    与四人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学生找还有哪些过程也是约分。

    有明确的学生自学内容: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老师参与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察,相互提点,发现约分的实际概念。

    有精要的重难点讲解:让学生在老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行概括,并从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2、认识最简分数。

    (1)观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2)像这样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3)找出最简分数练习。

    分子、分母为互质数。

    举例说出几个最简分数。

    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

    有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及时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检测,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小结,概括适当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总结 方法。

    1、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 打开书p100,看看书上是如何说的?

    2、自主探索约分的形式。把一个分数进行约分?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形式。 a、逐次约分法。 b、一次约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约数,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约分得。

    3、小结:我们既可以用它们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去除,一步一步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直接约分。

    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约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同时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约分的方法中关键的地方。 尝试练习。例2:把约分。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过程。

    在书写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各个数位对齐。最后都要约成最简分数。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下面各分数进行约分。写在作业纸上。(视频展示)

    有恰当的学生自学引导: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知识表象,对自学部分,及时进行反馈,并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巩固 练习。

    和悟空打擂台。

    1、判断:

    2、说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简真分数。

    3、用最简分数表示出小明每一项内容占一天总时间的几分之几?之后看表提问题。 5、每人从信封袋中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分数卡片。

    (1)最简分数上台。

    和最简分数相同的分数起立。

    (2)从剩下的同学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帮最后两名同学找最简分数作朋友。

    判断并说明理由。

    写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先判断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进行约分。

    上学8小时 睡眠10小时 劳动1小时

    做家庭作业2小时(含课外阅读时间) 餐饮休闲3小时

    按要求参加活动,综合考核学生判断最简分数和对分数进行约分的能力。 (用记号笔现场写)

    有实效的对重、难点的检测和练习:创设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现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服务,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充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思考、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克服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独创性地发现知识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总结 提升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了解了什么是约分、最简分数、怎样约分

    有简要的课堂小结:及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和梳理,加深学习的印象。 课后 延伸

    寻找相关的练习进行训练。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牢固的掌握知识。 总评:

    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正确评价中,得到肯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断进步。本课即选取了孙悟空这一形象贯穿全课,让学生与孙悟空比试、学习72变、打擂台等,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让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活动,眼口手脑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观察演示练习的机会,真正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在理解约分的意义后,继续通过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口头表达自然形成最简分数的概念。概括地总结本课内容是学生参与学习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精练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数量针对性强、难易适度、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促进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还结合练习有机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只要照着新课标进行教学,势必对学生的将来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很自信地说出:“我能行”!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判断质数与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数,再排除掉3 的倍数。提问:4的倍数还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来我们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数,剩下的就是质数。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质数表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学生畅谈所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有24人。通过一学期的相处,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成绩不理想,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后进生面广。针对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想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重点抓学生的作业,在作业中找出每个学生的不足,从而进行补差提优。其次,建立争星榜,引进激励机制。第一,学生根据上学期成绩建立目标,与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兑换星星。第二,对本学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过关考试,取得过关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构建积极上进、团结协助的氛围。

    同时,在本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并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对学困生实行个别辅导,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与帮助,促使其自觉学习。在书写上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1、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1)分数乘法:13课时

    (2)长方体(一)15课时

    (3)分数除法: 18课时

    (4)长方体(二): 15课时

    (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

    (6)百分数: 17课时

    (7)统计:7课时

    (8)总复习: 4课时

    2、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学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教学难点: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要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在本学期中,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开展“争星榜”、发送小喜报的形式,让学生们在竞赛评比和表扬中获得进步。

    2、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学习各种资料,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四、辅导计划

    1、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提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2、上课时对学困生多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问,找到他们学习上的难点,予以解决。

    3、为了做好抓好两头,保住中间的工作要点,努力设计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消的教学手段。设计提问、设计练习、分析内容注意选择性问题。同时明确练习题的难度的层次性,使学生有的放矢。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较好的全面的完成练习题。

    4、重视差生的错题订正,不厌其烦的反复地帮助差生完成基础性作业,直至学生真正弄懂为止;对差生的作业保证做到面批面改。

    5、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帮助潜能生从态度到习惯,从上课到家庭作业的指导形成合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 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 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 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时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此时引导: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在列出方程600+x=860

    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模式方法:观察――实验――讨论――交流――概括结论

    作业设计:自主练习1-3题。

      讨论要点

    1、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天平,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

    2、 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算术思维向方程思维的转变。

    3、 在检验的问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由算术法的验算向方程法的检验转变。

    4、 教学时,要加大引领力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要做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领,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对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及格式的引领。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使老师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较为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较为实际的教学环节,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围绕重点、突破难点指明了方向。

    推荐访问:下册 五年级 教案

    Top